校园贷演变成校园害
——校园贷真实案例的警示
近年来, 一些不良借贷平台利用学生单纯,社会经验少,缺乏相关金融知识等缺陷,将非法网络借贷充斥各大高校,它们以贷款额度不高,办理手续简单,方便快捷而受到一些学生追捧。因而导致校园借贷乱象丛生,给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现编辑几例校园贷真实案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警示。
案例一
“爸,妈,我跳了,别给我收尸,太丢人。爸,妈,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这是2016年3月大学生小郑(化名)发给父母的最后一条短信,在发完这条短信后他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由于迷上了网络赌球,小郑先后通过某借贷平台共计借款6万块钱,这笔钱利滚利,慢慢地小郑就无力还款了。虽然借贷平台宣传贷款“无利息”,但其实他们巧立名目,偷换概念,将利息换成了所谓的手续费、违约金、迟延履约金、保证金等,加在一起,高出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的10倍、20倍甚至更多。走投无路之下,小郑偷偷用同学的身份信息去贷款还债。他先后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借钱,然而,这并没有缓解小郑的还贷压力。同学陆续收到催款电话,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小郑用来贷款。最终,欠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变成了60多万元。小郑不仅要偿还巨额贷款,还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同学的压力。重压下,他最终以自杀来逃避。
这个案例是一个活生生的非法校园贷引发的惨案,正是由于非法校园贷的存在,使小郑能够轻而易举获得贷款,从而无所顾忌的延续其网络赌球的恶习;正是因为非法校园贷的高额利息,导致小郑难以还清贷款本息,只能从不同的平台借钱,甚至偷偷用同学身份证借款,拆东墙补西墙,贷款雪球越滚越大;也正是因为小郑对金融法律法规不了解,在遭遇非法高利贷时,不知道去寻求学校、公安部门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帮助,正当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致使自己无法承受重压,选择自杀。
案例二
2016年,10G裸条事件曝光了多名受害女大学生,也曝光了校园贷背后的乌烟瘴气,更曝光了校园贷行业中裸持借贷这条灰色产业链。裸贷,改变了很多大学生的命运。合肥某职业学校一大二女生,就通过裸贷借钱用于供自己与男友花销。借来的本金不到5万元,一年不到,欠下的贷款本息合计达50多万元。因还不起钱,其裸持身份证照片被传到网上曝光,家人电话也被恶意催债电话打爆。不得已,家人在报警同时,只好变卖唯一住房为其还款。
一些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出于攀比心、好奇心、享乐主义等,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选择裸贷方式获取非法校园贷,用于超前消费,殊不知非法校园贷利率奇高,自己根本无法承受,一些非法校园贷平台为催收贷款本息,不择手段,将学生裸照在网上公布,对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裸条事件也警示广大在校学生,要树立文明、理性的消费观,不要盲目超前消费、从众消费、过度消费,要珍爱自己的隐私,保护个人的信息,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个人隐私资料和信息泄露给他人,万一发生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情况,要及时报警。
案例三
广东某学院学生谢某被广州一家公司以提供就业培训服务为由,骗其签订9920元的两年期贷款合同。经查,该公司通过联系高校社团组织负责人到学校内部举办免费职业指导讲座、招聘人员在校园周边派发调查问卷、各种微信圈沙龙等方式,获取在校学生的电话、QQ号码等联系方式。随后,该公司安排员工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联系学生做免费的测评,再以讲解测评结果、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由,邀约学生到该公司。该公司指定指导老师对学生开展“一对一”辅导,在明知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培训教育费用的情况下,该公司以“蓝海计划”是官方支持项目(前6个月免费,后期每月只需700元)、公司介绍工作就业岗位(利用假期兼职可赚取还贷费用)、不满意培训可申请退费等口头承诺,诱骗学生在公司内签订蓝海计划项目协议书、教育分期贷款双方协议、教育分期还款计划等系列合同。
这个案例也警示广大学生,要加强金融政策学习,提高对非法校园贷的警惕,牢记只有银行机构才能为学生提供信贷服务,一旦遇到要签订贷款合同的情况,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以防上当受骗。
案例四
2017年8月3日,正在吉林家中放暑假的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范泽一(化名)向家人称要返回北京学校,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随即离家失踪。8月15日,范泽一被确认死亡。此后,家人在他的手机上不断收到威胁恐吓还款信息,因而发现其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并收到多条威胁恐吓的追债信息及视频。
据范泽一的家人回忆,就在他离家的当天下午,在其卧室内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并且说“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家人立即拨打范泽一的手机,但手机已无法接通。随后,家人立刻报警。
范泽一从2016年7月开始,从一个名为“速X借”的网络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笔1500元,随后就从另外一家网络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钱用于归还“速X借”的钱,然后再从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钱用来归还上一笔欠款。除了“速X借”外,他还在“今X客”、“哈X米”等网络借款平台上借款。
又一个非法校园贷引发的惨案,由于非法校园贷的高额利息,暴力催款,致使一个年轻学生精神崩溃,从而导致年轻生命的消失,惋惜之余,提醒广大学生,一定要理性消费。
以上案例警示广大学生,要远离非法校园贷,若不慎陷入非法校园贷陷阱,第一时间应寻求学校、家长帮助,如遇到威胁、恐吓或暴力催收,要及时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提醒广大同学,别以为网络借贷让你实现了“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其实非法网络借贷才真正是一条“放纵今日欲望,透支明日人生”的不归路。愿同学们都擦亮你们的眼睛,别走上这条不归之路。
不良校园贷害人害己,愿这些案例能够警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