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求职陷阱 增强防骗能力

发布者:csman发布时间:2017-10-08浏览次数:57

   ◆收费陷阱  

   伪装方式: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苛捐杂税”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这个招数对于很多应聘者来说都是“温柔的陷阱”。对方往往以已经招聘录用,需要收取押金、保证金的借口,或者以入职培训的名义,骗取求职者的费用。  在轻松许诺工作的同时,对方就会对你提出收费要求(包括风险押金、培训费、服装费、建档费等)。  

   ◆试用期陷阱
伪装方式:以试用期的名义,来获取廉价的劳动力。试用期陷阱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从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种手段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  在原本约定的试用期之后,一直拖延甚至拒绝签署正式劳动合同。  

◆智力陷阱

伪装方式:以考核求职者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应聘者的劳动成果。诸如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翻译复杂的文章、策划文案、设计程序。

   ◆高薪陷阱
伪装方式:这类骗术主要是利用了求职者急切渴望轻松   获得高薪职位的投机心理或者侥幸心理,通常是不问求职者的青红皂白或者具体情况就断然许诺能给高薪,让很多应聘者怦然心动。  

   ◆推荐工作陷阱  

   伪装方式:这类陷阱主要存在于一些自称是“职业介绍所”之类的地方,他们一般号称能帮你找到或者推荐工作,只需要缴纳一定的中介费用。  

   ◆  粉饰岗位陷阱
伪装方式: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 传销陷阱  

   伪装方式:传销分子常打着“介绍工作”“高薪招聘”“创业投资”等幌子,诱骗学生进入传销窝点,然后使用暴力、限制自由等手段,胁迫他们诱骗亲友加入,发展下线。此外,也有一些非法机构以高薪为诱饵,打着“先培训后上岗”等幌子,骗取培训费、保证金、押金等费用。  

   面对层出不穷的就业陷阱,毕业生们在找工作时务必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及时识破就业陷阱:  

   1、从招聘渠道上防患未然  

   在招聘信息来源渠道中,由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正式发布的需求信息以及各地方教委、人事厅(局)教育系统主办的面向大学生毕业生招聘会上所获得的需求信息,可信度相对较高。  

   对于报纸及部分人才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公共海报栏里随意张贴的各种告示、街边小广告以及公众BBS上随意发布的帖子,大学毕业生们也应持慎重的态度。做到不轻信,不盲从。  

   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首先了解一下当地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并注意与招聘单位按照一定的法规签订“试用期”、“实习期”以及正式的劳动合同,以便在发生纠纷时,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  

   如果在就业过程中,发现招聘单位有侵权、违约、强迫就业者从事违法行为的现象,应及时向有效部门反映情况,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3、多询问,多查证  

   对于企业的情况,多向老师、同学或者其他熟悉的人详细询问。应仔细认真地分析每一条招聘信息,有必要的话,既可以登录该招聘单位的网站或致电该单位人事部门查实有关消息,又可以向当地工商、人事部门核实该单位资质情况。  

   弄清楚招聘单位的合法性及工作的具体内容,看招聘单位是否有工商、税务营业执照,是否有固定的办公、经营场所。